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电话: 400 4567 8910
返回顶部
综合杂类
关于《周易》与历法的关系可以有多种解读,二者常常呈现互为影响的态势
-Advertisment广告位-
分享到
摘要

我有一段时间对天文学和周易的关系曾产生比较大的兴趣,所以就花了几天时间梳理了一下现代学界对二者关系的研究现状,在这个过程中,也大量的接触了很多古代现代的天文学著作,其实要寻找古代天文学著作效率最高的方 ...



我有一段时间对天文学和周易的关系曾产生比较大的兴趣,所以就花了几天时间梳理了一下现代学界对二者关系的研究现状,在这个过程中,也大量的接触了很多古代现代的天文学著作,其实要寻找古代天文学著作效率最高的方法就是去现代人写的古代天文学史中寻找参考书目,里面基本会涵盖古代大部分的天文学典籍。已经有答主说了各朝正史的天文志、律历志了,在此就省略这些了。下面列举一些,也会包括现代人写的书(其实现代人写的真的也非常好,直接入手古代,多数根本看不懂,推荐题主先看现代书):

古代著作:甘石星经(已佚)、黄帝内经、五行大义、开元占经、乙巳占、灵台秘苑、梦溪笔谈、中西经星异同考(梅文鼎的书,明清时期中西天学数学交汇,产生大量的天学著作,质量都非常好,很多都涉及天学中的根本问题)、吕氏春秋、淮南子、管子、白虎通、以易纬为代表的各类纬书、御定星历考原、钦定协纪辨方书、论衡、京房易传(汉代曾有一段时间把周易和天文学结合起来,这一阶段产生了大量的易学与天文学的结合作品,此处略)、日知录、最近数十年所出土的古天文学著作,什么五星占之类的,以日书占书为多………太多了,此处省略一万字。

现代著作(只列出名的):天学真原(江晓原著的,这本书写的真不错)、中国天文考古录、中国古代的天文与人文、中古古代历法、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中国古代星占学、中国天文考古学、中国天文学史、中国天学史、天文考古学研究、天文考古通论、天道与人文、东洋天文学史研究、天文西学东渐集、帛书及古典天文史料注析与研究、彝族天文学史………

和《周易》有关的天文学著作:汉易卦气学研究、京房评传、神话考古、象数易学发展史、易学与天文学、中国天文学源流、周易·天文·考古、周易考古解读、周易与历法(常秉义)、周易之何说解……

此外还有各种论文,省略


二十四史天文志、律历志、地理志


六经天文编、革象新书....

深入剖析历法根本其实完全可以考虑现代书...术数的话现代书基本都为了吹牛赚钱瞎写的,如王凤麟、夏新仁,邵伟华、高俊波等人


但历法不然....剖析根本现代很多书都可以...因为那群神棍完全不懂


古书主要是考据术数原理、古代天象、古代历法等方面用的...历法根本探究还不如现代...

当然您的意思还包括古代的宇宙观、结构和历法本身方面的话那例外,诸如大衍历议、测圆海镜、周髀算经等都可以考虑.....


其实淮南子、左传、吕氏春秋和很多易书也有不少内容涉及历法及其根本,但不是“只”讲历法的就不多说了


里面不少篇幅都和卦爻相附会...

这就是我一直对那些把术数易学和宗教牛鬼蛇神扯在一起的人反感的原因...

但凡看过史书、易书、历书的都不可能那么认为...


下边附一篇当时写的研究综述,主要是关于周易和古天文学的:


四库全书中有言:“《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 《四库全书·经部·易类》]其中《周易》与天文学的关系问题尤其复杂难辨,一直被易学界和天文学界所重视。大陆学界最早研究二者关系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今已有三十年历史,期间所出著作及成果众多。按照研究视角的不同,主要可分为三大类:一、专门研究《易》学与天文学关系的专著;二、以《易》为视角看待二者关系的著作;三、站在天文学的角度研究二者关系的专著。本文以此三个视角为切入点,主要从三个大的方面来综述《周易》与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研究现状。


一、《周易》的起源以及对六十四卦和《易传》的天文学解释 
说到《周易》的起源问题,现代易学界有多种解释。徐传武在《周易与天文学之关系浅谈》一文中从考古实录、神话传说、文字考证等多种角度论证了《周易》和八卦的创制很可能起源于古天文学,但作者对于图说之学和用天象学解经却持怀疑态度。另有黄懿陆所著的《史前易学:人类文明起源的百科全书》则从考古天文学的角度出发,认为“易”本于日月之运行,同时易也源出于数字,与徐氏的天文学起源说不谋而合。 
对于用天象学解经,后人多所阐发。卢央在《易学与天文学》一书中指出:“《易经》中直接描述的天文现象不多,主要有太阳、月亮和北斗星,并旁及其它一些星宿。还说及若干大气现象。”[ 卢央:《易学与天文学》 北京:中国书店 P2]比如离卦卦爻辞里边有描述太阳的,小畜、归妹、中孚三卦之中则有对月亮之象的描述,至于北斗星则是在丰卦中有所描写,例如其六二爻辞言:“丰其蔀,日中见斗,往得疑疾,有孚,发若吉”。“斗”即是指北斗星。徐振韬在《<周易·丰卦>和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一文中则认为丰卦卦辞是对太阳黑子的描写,当然后来徐志锐又对其进行了反驳,认为其所罗列证据失实。争议最大的乃是对乾卦的天象学解释。卢央采闻一多之说,认为乾卦象征北斗星,代表东宫苍龙,其卦辞之说则是对于东宫苍龙之运行的解说。陆思贤在《周易·天文·考古》一书中首先承认了乾卦取自东宫苍龙的说法,同时进一步认为乾卦中的龙是远古至上古时代的授时星象,初九潜龙代表冬至岁终大祭时的观象工作,九二代表春耕,九五代表夏至,上九代表秋收冬藏的观象。吴国宁,居乃鹏在《<周易·乾卦>疏解》一文中则综合二者的看法认为乾卦确实象征着苍龙七宿,但同时七宿的运动也正符合时节的推移。柯资能在《乾卦—爻辞中星宿信息钩沉》中补充证明了乾卦中的五个星宿信息,从而推断出乾卦爻辞来自天象的确定性。其它用天文学解卦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闻一多解释睽卦的上九爻辞,认为里面包含三个星组,是描写奎宿、鬼宿和弧星的星象。陆思贤用天文学解释屯卦、比卦、随卦等卦,认为比卦记载了太阳的周日周年运动,履卦记载了日躔西宫白虎的天象,中孚卦则记载了月相的变化周期等等。因文章篇幅,暂略之。此外卢央还总结出《易经》卦爻辞中所存在的干支记日方法,由此推断制易之时的天文学概况。至于对《易传》的天文学解释也是以卢央的《易学与天文学》为主,他认为十翼之中存在丰富的天文学内容。如他认为《乾》卦的彖辞描述的是一种太阳的出没与在天空运行的状况。而《文言》中所阐述的则是阳气的潜藏生发状况,并不是《易经》中乾卦之龙对天象的描述。其它如讨论《彖》、《象》之中各卦的具体情况则又别是一番滋味。比较值得注意的是卢央对于《系辞》的天文学解释,实有新意。 
毋庸置疑,《周易》和天文学确实存在一种复杂的关系,但是是否能够用天文学的方法来解释每一卦则似乎仍旧是一个问题所在,当然也未尝不是一个方向所在。


二、《周易》与历法的关系研究 
关于《周易》与历法的关系可以有多种解读。陆思贤在《周易考古解读》一书中以乾坤二卦为例认为创制《周易》之时所用的乃是上古龙历。卢央则认为《周易》与历法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周易八卦对于秦汉时期的阳历历法的影响,其中主要有八卦历法以及由八卦历法发展而来的五运六气历、八卦六甲历和遁甲式八卦历;二则是两汉时期,《易经》与天文历法的相互影响。卢央认为易数对于三统历影响甚大,同时认为《汉书·律历志》中所提出的《易九厄》的说法使古代的历法更加注重人类生活的时间安排,更加注意历法与人世之间的对应。李申在《周易之河说解》中讨论《周易》和天文学的关系时,也说到了易数对于历法的影响,不过最终得出的结论却与卢央相反,认为易数只是一种对历法的附会而已。常秉义在《周易与历法》一书中认为“八卦是在古天文学的基础上发现的,它是与天文历纪协同发展起来的,也是古代天文历数的最初形式。”[ 常秉义:《周易与历法》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P28]他在此书中也阐述了火历和后天八卦的关系。同时引证朱灿生教授所发现的月亮运行的数据规律来证明六十四卦与现代科学的有机联系,为现代天文学与《周易》的关系打开了一条出路。


至于卦气说,卢央认为:“并不直接用《易》来解释或说明太初历的数据和推步,而是试图在《易》与历的一般关系中,找出《易》与历之间更为深刻的内在关联。”[ 卢央:《易学与天文学》北京:中国书店]由此,卢央认为卦气说其实是与历法在相互影响之中构成的。李烁则从象数易学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认为卦气说与历法的结合“使得历法在每一个层次上都可以与象数易学相互诠释,一方面极大的丰富了易学的内涵…另一方面这种理论及其以后的发展,逐步建立起了一个以阴阳为核心的象数易学——自然哲学系统。”[ 李烁 :象数易学视域下的两汉自然哲学之研究 ]其后,卢央也讨论了唐僧一行所制大衍历与《周易》的关系。梁韦弦在其《汉易卦气学研究》一书中经过对卦气学说的深入研究指出并不是易的象数和义理派生了法天地而施政教的王者之礼,而相反是中国古代历政文化的历算知识和尊重天道必然的思想为《易》的筮数和法天道思想提供了产生的条件。由此出发,他认为卦气并不是讲历法的,而是借用历法知识来建构占算体系的产物。


《周易》与历法关系颇为复杂,二者常常呈现互为影响的态势。根据前人所作工作,二者关系在唐之前确实已梳理的较为清楚,但是唐之后,尤其是宋明清时期西方历法传入中国之后,《周易》与历法的关系似乎尚未得到详细说明,此为美中不足者。而且谈到《周易》与科学的关系,许多易学家乃至现代科学家基本都持否定态度,认为附会大过真正的联系,而由天文学的进路来讨论二者的关系似乎是可行的。 

三、天地结构与《易传》中的思想 
中国古代的天地结构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天圆地方的盖天说,一是如鸡蛋结构一样的浑天说,还有一种则是气论的宣夜说。卢央在《易学与天文学》中认为《易传》所描述的是一种盖天说天地结构,此种宇宙观对当时的《周髀算经》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同时也为《周易》经传的思想提供了坚实的观测依据,使得《周易》的阴阳观点达到最高的层次。至于浑天说,卢央认为《周易》中的思想间接的影响了其形成,其中主要是扬雄《太玄》之中的浑天说以及张衡的《灵宪》和《浑天仪注》中的浑天说影响至为深远。而根据《黄帝内经》中的五运六气说,卢央认为其根本依据可能就应该是《系辞》中所说的“变动不居,周流六虚”的说法,这种说法原则上又是宣夜说的宇宙观念。萧汉明和郭东升在《<周易参同契>研究》一书中则从另一种角度说明了宇宙观和《周易》的关系。他们认为以乾坤坎离四卦建构的天地结构模型,即所谓“天地设位”,乃是一种“乾刚坤柔,配合相包”的浑天状态,从而修订了《易·系辞》以盖天说为依据提出的“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的说法。 
《周易》与宇宙天地结构的关联看似附会隐匿之处颇多,但其实如果真正的认识到《周易》不仅是一部卜筮之书,而更是一部研究人生存于这个世界的学说,那么也就能够理解古人对于他们所生活的那个世界的认识必然也要汇归到最根本的“认识论”乃至“本体论”之下的用心。 
根据上述综述,可察知道学术界对于《周易》与天文学的关系问题讨论已经较为深入,但限于学科分域,研究天文学的学者对于《周易》一知半通,而专门研究《周易》的学者则对古代的天文学粗略了解,如此就造成在叙述二者关系时,往往会流于一偏,学界对此研究较为透彻者,也就卢央等出身天文学的几人而已,所以以后当须加强此方面的交流与研究方可。而随着出土材料的越来越丰富,相信天文学与易学的交叉领域将会不断扩大,所以对上古天文学与古易的研究也须提上日程。最后则是开新,《周易》与天文学有复杂的关系,而现在对于《周易》和现代天文学的研究实在偏少,此领域当须继续深入下去。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91987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